Bertin1983符号学

  1.  地图中的符号学

在地图学中,我们使用点、线、面符来描述点、线、面和体对象的位置和属性数据。

但是注意,这里的点,线,面的定义,与比例尺(分辨率)是相关的,例如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睁大,达标河流的线将变成面。

 

  1. 视觉变量的提出

在地图或者更多的可视化作品中,由于视觉变量的不同让读者察觉到数量/类型上的差异,为系统话描述提供可用的感知特征,可以总结为:

  • 数量和比例的差异
  • 距离的差异
  • 顺序的差异
  • 质量的差异

 

Bertin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中,将各种符号所有可能的差异总结为六种视觉变量的不同表现:

  • (符号)尺寸变量
  • (符号)亮度(或灰度值)变量
  • (符号)密度(或结构)变量
  • (符号)色彩变量
  • (符号)方向变量
  • (符号)形状变量

 

Bertin的图形符号学中,视觉变量与感知特征的关系:

定名 顺序 间距 比率
平面维度
尺寸size
亮度/灰度
密度/结构
色彩
方向
形状

 

注意:表格中的平面维度,是指地图 的空间划分,它也具有“一目了然”的特性。

 

  1. 视觉隔离

“一目了然”: bertin引入了选择的概念,或者称为视觉隔离(visual isolation)的概念,它表示是否能够一眼察觉地图上已标记的各类数据的关系。并不是所有视觉变量都能在这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部分地依赖于人们希望划分的类别数量。

下图显示了每种视觉变量 在点符、线符、面符三种类型下,一眼就能察觉到的类别数量。或者说,读者在获得整体感的同时,仍然能够区分的每一类别的最大可辨数量:

点符 线符 面符
尺寸

4

4

5

亮度

3

4

5

密度

2

4

5

色彩

7

7

8

方向

4

2

-

形状

-

-

-

 

另一方面,人眼对于不同视觉元素的最大可辨识比例也是有限的,如下图:

不同图元之间

最大可识别的面积比例

同一图中不同部分之间

最大可识别的面积比例

饼图 1:2500 1:275
玫瑰图 1:1400 1:140
复合柱状图 1:100 1:5
柱状图 1:100 1:10

来自Gachter,1969

 

  1. “高层次意像”  high image level

用户能够区分不同视觉对象的基础上,又能同时看到属于某一特定级别或者类别的所有对象,又或者一眼就能察觉覆盖制图区域的数据分布的整体概况。这种效应称之为“高层次意像”。与之相对的称之为“低层次意像”,在底层次意像中,人将无法获得属于同一级别的所有制图对象的整体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