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大学美食传说01:席氏肉夹馍

有师弟师妹向我反映,这个博客开了这么长时间一直是写的是技术类文章,以前曾经有的画画的文章好几个月没更新过了。他们建议我写点休闲类的文章活跃一下。例如,美食博客之类。本人在吃的方面确实很热衷,出门聚餐点菜的时候大家都很信任我,那我就开个短博客系列记录一下我觉得还不错的食物吧。这个食物的范围呢,不仅包括豪华大饭馆的,也有食堂的,甚至有街边小摊。只要我觉得好的,我都会说说。这第一次的美食传说,就从传媒大学西门的席氏肉夹馍讲起吧。

席氏肉夹馍是中国传媒大学西门的一个流动小摊,摊主是位姓席中年妇女,我平均一学期吃10个她做的肉夹馍。她的肉夹馍第一个优点便宜,2005年的时候是2.5元,2010年的时候是5元,2015年的现在是6元,可以说一直都很超值。你问我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我是从05年就入校了的老主顾呀。第二个优点是味道好,肉蛋肠青椒香菜什么的可以随意指定,分量也足。我最喜欢肥瘦兼有加青椒的肉夹馍了。吃肉夹馍一定要有肥肉,不然光是瘦肉柴得慌。而青椒又非常爽口防止了腻的可能。总之一口下去香汁四溅,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不过有些西安的同学说,你这加香菜加青椒什么的就不正宗了,但我不在乎正宗不正宗,好吃才是硬道理。卫生程度嘛,看着一般,不过我吃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坏肚子。总之呢,席式肉夹馍非常受学生欢迎,主要顾客是传媒大学中蓝公寓的妹子们。

我作为老主顾,经常在等餐的同时跟席大妈聊天。席大妈2004年就来这里卖肉夹馍了,那时广院刚改名中国传媒大学。每天早上6点出门,7点前摊位肯定已经开卖了,一直到中午2点回去休息。然后下午4点半再一直出摊到晚上十点半。如此循环往复,一周七天全勤,节假日不休。这个摊摊到现在11年一直变化不大,席大妈也就这么风里来雨里去11年。我问席大妈为什么不租个铺面?席大妈表示附近铺面太贵,她小本生意,宁愿如此。据我所知传媒大学附近的商铺铺面的租金是附近房租的3-5倍(大家可以自己算算是多少钱),也难怪像席氏肉夹馍至今依然是个小摊。席大妈就这么辛苦地在北京传媒大学边上经营着生意供养着家里。

以前在新浪工作的时候,同事间经常流传着一个故事:楼下某鸡蛋灌饼小摊,每天就早上工作几小时,结果每周就要挣上万,早早就在北京买房买车啦。这种故事流传甚广,主角经常变,描述都差不多。然而每次我也就是听着笑笑,对讲故事的同事说:“要是做小生意真这么好挣钱,你咋还当码农来这干活,不去门口卖煎饼啊?” 码农们如果仅仅辛苦编码,恐怕很难做到早早就在北京买房买车,但同时又想活少钱多离家近,所以才会流传这个故事吧。 其实大家都清楚,做生意或者创业是非常辛苦的。北京创业氛围这么浓,大家都想挣钱发财,所以依然有无数人忍受着辛苦,奋力跃入这个场子里。

上中学的时候,我的中学语文老师老给我们讲她从《读者》之类杂志读到的段子,大都是外国人如何如何勤劳,中国人如何如何懒惰。小时候为此非常自卑。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作为学生一代在国内国外眼见耳闻,看到的完全是恰恰相反的情况。不论是做小生意的商人、流水线上的工人、大公司上班的码农,还是去国外研究机构的留学生,中国人勤劳可以说是无人比肩。放眼望去,全中国有无数像席大妈这样的人,大家都是起早贪黑,才能有所积累。正因为眼见这么多勤劳的国人,所以我相信中国未来还会比现在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