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两年心得体会
2016年本人刚刚博士毕业,回到了家乡兰州,入职于兰州理工大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老师。通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和两年的教学科研实践,我发现要从一个青涩的博士生转变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仅是身份职业的变更,更是心路历程的改变。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处处充满着挑战,挑战之多远胜过在公司实习和读博期间。在面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我反思自己的失误,改变肤浅的认知,尝试各种新方法,努力提高自己。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其一,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因为个人性格较为开朗外向,读博期间也有多次做报告经历,广受师兄弟好评,所以我曾经极为自信,认为课堂教学可以信手拈来,轻松胜任。刚入职理工大,我对工作也是充满热情,备课认真。然而,我第一年的课程教学的学生评教分数只在中游,教学比赛也没有任何斩获,我方才发现教学并不是那么简单。我原以为学生们会喜欢年轻、风趣的老师,但实际上学生更喜欢学识渊博、讲谈得体的老师。而我自己做的怎样呢?我留下了自己的课堂录像反复查看,结果发现自己的谈吐并不像自己想象地那么得体,相反还有各种口头禅和跳跃思维,而这都是不易察觉的弱点,备课的理论深度也待加强。
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为我们请来了学校杰出的教授给我们讲解讲课之道,我从各位教学名师身上,发现自己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其中戴剑锋老师给我的印象深刻,做老师如同做演员,上舞台前要有良好的仪容仪表,背熟吃透台词,上舞台后表演技巧和临场发挥也特别重要。这意味着要做好教学,不仅仅靠一腔热情,还要有坚实的知识功底、 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不断提高的教学方法。
显然教学能力的锻炼是长期的过程,并且要不断寻找短期突破点,这样才能积少成多,不断提高。入职两年来,我找到的突破点包括:一,备课时尽量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与教学内容做结合,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督促自己提高教学科研深度。二,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课前做问卷调查,课堂上多与学生提问交流,课下与学生在食堂吃饭聊天了解学情。三,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式教学,较为适合本人目前所带的课程。四,与高水平教师交流,观摩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发现其中我可以模仿的点。五,提高自己的仪容仪表,以便在学生中获得威信。
其二,科研教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是传授知识,科研是生产知识。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要能传授已有的知识,还要能发现新的知识。创新是教育的生命力,没有新鲜的知识去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不出充满生机的、发展全面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没有好的学生辅助,科研也难以做大做强。好的教师可以将本人科研方向与日常教学结合,培养更多热爱专业知识、热衷探索发现的学生,在众人的助力下更能做出一番成就。在各高校科研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处理好科研教学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人离开北京后来到兰州理工大学,脱离了原有的科研环境,同时尚未融入新的科研环境,以至于我一时缺资源、少方法,没计划,科研陷入停滞。事实上,学校对科研提供了很多便利,例如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各类教学竞赛的培训等等。其中,图书馆的介绍令我大开眼界,原来学校有如此多的科研资源,我有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吗?科研很多时候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我有加入一个研究方向近似的团队展开研究吗?学校事实上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希望搞出成绩,我有跟他们交流合作吗?学校有很多科研上有成果的老师,我有向他们请教具体的事务吗?相信在这样的不断反思下,我终将能有长足的进步。
其三,师生相长,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人的天性是喜欢立即能得到反馈的事务,比如游戏;反感反馈周期长不能立即见效的事务,比如学习和研究。许多青年教师在处理领导安排的事务,因为有deadline总是能够尽快完成,而对自己非常有意义的充电提高的工作,因为缺乏时间表,却每每拖延。稍不留神,时光飞逝,很多事情现在不做,以后就永远不会做了。这两年我对此有很深的体会。这就需要青年教师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科学的方法和长远的规划。
在大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我就应当努力改变自己。一方面是自我激励,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将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相结合。另一方面是自我管理,将大目标划分为阶段小目标,合理有效地进行时间计划安排,疏导和排解压力,调节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上,我定立了哪些目标?每个目标是否足够明确?需要多少时间?能否和系与学院的目标相一致?怎样在家庭、工作和个人发展方面实现高度的统一和成长?
科学方法中还有一条重要的方法,那就是——不要迷信人的意志力,要学会借助各种制度手段强化反馈。例如,结合本科生毕业答辩、研究生导师和副导师制度,加强自己与学生的互相督促,从而共同提高。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学术论文写作、毕业答辩,学科竞赛,能力大幅提升。培养学生的同时,倒逼老师也要进行学习,包括但不限于查阅论文、研读图书、请教同行、科学研究,老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经过2年的实践,本人也渐渐找到一些方法,那就是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参加学科竞赛为目标,在本科生中寻找有兴趣的学生一起建立兴趣组;每周五定期与学生开展技术交流会,将学习任务细分给每个学生,同时交流心得体会,每次开会大约2个小时;通过带本科生毕业答辩和研究生副导师的工作,加强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
社会上很多人对大学老师这个职业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认为大学老师不用坐班,还有两个假期,一定非常悠闲。实际上,大学教师这个职业看似轻松实则忙碌,不仅事情多而杂,而且要同时兼顾教学和科研,想要胜任是不容易的。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师培训,我逐渐褪去了之前的青涩,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我热爱跟年轻人打交道,发自真心喜欢教师这一工作。我相信,我最好的课永远是下一节,最好的论文永远是下一篇,我享受着这一不断成长的过程,未来一定能做得更好。感谢帮助过我的每个人。